2023年9月9日
热搜词: 营商环境 学籍 社保 企业开办 身份证 桂惠贷 公积金 养老保险
|
|
EN
|
退出老年人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广西数据
  • 易达东盟
  • 美丽广西
  • 新媒体矩阵
  • 当前位置: 首页 > 易达东盟 > 大图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
    ×

    科技引领,共建东盟卫生应急新平台

    来源: 广西日报 2022-09-30 09:56
    打印

    论坛开幕式上举办了广西第一支背囊急救队授旗仪式。

    广西AED急救地图在2022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正式亮相。

    金秋九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卫生应急分论坛在南宁成功举办。

    来自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国内各省区的1000余名卫生应急和医学救援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论坛以“科技引领,共建东盟卫生应急新平台”为主题,围绕“后疫情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的热点,探讨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应急联络机制,共同护佑中国东盟民众健康。

    论坛期间,开展了中国-东盟灾害救援桌面战术推演,建立航空医疗救护体系,成立广西背囊急救队,发布广西AED急救地图,应急救护在发展理念、体系建设和设备配置各方面都日益突显规范化、科学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构建中国—东盟更有韧性的应急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出席论坛并致辞。后疫情时代,全球灾害防控形势严峻,灾害呈多元化发展,如何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反应与处置能力,郑静晨院士认为,通过论坛分享各地卫生应急工作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经验,将推动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中国及东盟各国的人民生命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他倡导各方坚持加强规范化建设,构建更有韧性的应急体系;坚持创新驱动,用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认为,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生动诠释了命运共同体精神,广西作为整个东盟应急合作的枢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提出:着眼长远,加强各国医疗应急体系的能力建设;快速反应,推进项目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背囊卫生应急小分队,保证迅速出动,及时到达;落实共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探索新方案,促进形成韧性合作。

    世卫组织区域应急办Dr.Babatunde Olowokure主任表示,亚太地区突发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略(简称APSED)实施16年来,成员国之间信息共享、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了一定的运营理念和方法。世卫组织将根据APSED战略制定一个新的区域卫生安全行动框架,侧重于长效机制的开发,确保国家和地区在面对卫生安全威胁时更具韧性。

    作为历届应急论坛重要的承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致力于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罗萍介绍,作为广西首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医院、广西航空医学救援培训基地,该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扣疫情防控形势和卫生健康工作任务,守望相助与东盟国家开展急救合作,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积极搭建中国—东盟各国卫生应急医学交流平台,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中国力量。

    同质化提高应急联动能力

    “联动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保证,同质化是提高应急救援效果的重要手段。”广西医学救援协会会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罗杰峰表示。

    本届论坛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民用航空局选定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梧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6家单位成为中国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疗机构,推动提升广西航空医疗救护能力,促进航空医疗救护业务广泛覆盖。

    同时,为加强广西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提高广西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加快构筑功能完善的通用航空医疗服务体系,成立广西航空医疗救护基地。

    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最难之处在于抵达“最后一公里”。突发性卫生事件中,应急队伍人数众多、整体协同难度大、跨区域行动时间长、大型设备无法及时到达救援现场等问题制约着救援时效和质量。今年9月,广西第一支背囊急救队成立。第一批25名队员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普外、手术室等13个不同的科室。每个小分队5人,配备急救背囊、诊检与防疫背囊、生命支持背囊3个专业卫生应急背囊和1个后勤保障背囊,每人配备保障完善的个人用品包。背囊急救队通过背囊化和模块化的卫生应急装备,能在30分钟快速响应,通过地面、空中运输或徒步等方式将救援人员和物资快速送达灾害一线,现场执行快速诊检、现场急救、简易手术、初级生命支持、卫生防疫和中毒处置等救援任务;还具备一定的野外自我保障能力,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先期处置需要。

    东南亚某国某沿海城市,遭受特大台风灾害,人员伤亡情况严重,当地医疗机构严重受损,医疗人员和医疗物资严重缺乏。来自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以及中国华西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中国海上紧急医学救援队的5支医学救援队快速抵达,与当地救援部门联合展开紧急医学救援。

    这是中国-东盟灾害救援桌面推演的模拟场景。从接到救援命令到完成救援任务,5支医学救援队进行了30分钟的桌面推演,包括集结和出发、物资准备、人员和物资转运、后勤保障、任务发布、工作安排、帮助灾区医疗机构重建、工作交接等10多个环节。针对各救援队的推演情况,评审专家一一进行点评,对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出指导意见。

    此次推演对各国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及应急服务实战能力很有帮助,检验了台风灾害应急救援措施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办公室技术官员给予高度评价。

    高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

    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科技赋能公共卫生合作,以高科技救援手段替代“人海战术”,以智能化救援方法提高救援效率。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通过电击除颤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接近60万,其中90%的患者发生在院外。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近年来,我国在主要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

    广西AED急救地图在2022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正式亮相,AED投放地点上线百度地图。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市民打开百度地图输入“AED”,就能看到急救现场附近公共场所配备的AED设备,点击一键呼叫,系统自动呼叫120,并通知到附近的志愿者。

    北斗120应急指挥系统使联动急救更迅捷,吸引了众人青睐。这是医疗急救转运远程监控系统,融合现代有线与无线通讯、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北斗定位系统、数字音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车载视频监控、车载生命体征监测、车载远程急救指导三大特色系统功能,实现对急救事件的快速、高效、全面的处置,并记录整个急救过程,为保护患者与急救方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践行卫生健康工作使命,以党建引领方向,以科技推动发展,作中国东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建设者。连续举办2次卫生应急论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卫生应急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开展了一系列卫生应急合作,合作领域、合作层次、合作内涵不断提质升级。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之年,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组织了丰富的、具有前瞻性的交流与合作内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吕 欣 廖灵敏 罗林才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

    ./t13136702_ext.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