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 |《广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按照新“大气十条”有关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印发了《广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在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5.9%,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27.2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0%以内。到2025年,全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96.0%,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26.5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0%以内。
在主要污染物减排方面,2024年,全区氮氧化物(NOX)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不少于1.152万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不少于0.696万吨。到2025年,全区氮氧化物(NOX)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不少于1.44万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不少于0.87万吨。
第二部分是八项工作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淘汰重点行业落后工艺和装备,推进传统产业集群规范发展,优化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到15%;淘汰6300千伏安及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逐步淘汰2000吨/日(不含)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特种水泥生产线除外)、60万吨/年(不含)以下水泥粉磨站。二是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三是持续推进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持续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管。到2025年,全区铁路、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8%和30%左右;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60%;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冒黑烟”现象;基本淘汰第一阶段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四是全面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各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左右,县城达到70%左右;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维持在86%以上,蔗叶离田利用率达到30%以上,其中禁烧区蔗叶离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实现视频监控火点处理率不低于90%。五是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加强餐饮油烟、恶臭异味治理,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到2025年,全区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六是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2024年8月底前,2020年以来发生过重污染天气的防城港、河池、来宾等市完成应急减排清单更新调整。七是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加强决策科技支撑。到2025年,各市组织完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更新编制工作。八是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价格税费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第三部分是全面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组织制定本地实施方案,自治区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广泛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举措,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