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热搜词: 营商环境 学籍 社保 企业开办 身份证 桂惠贷 公积金 养老保险
|
|
EN
|
退出老年人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广西数据
  • 易达东盟
  • 美丽广西
  • 新媒体矩阵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焦点 >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 共享美好生活 > 要闻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
    ×

    为“大健康”培养“大医生”

    来源: 广西日报 2024-10-25 17:22
    打印

    临床医师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医技人员岗位胜任力不断提高、医学创新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近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进展成效。

    据悉,医学教育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院校教育由教育部门实施,后两项教育由卫生健康部门实施。近年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统筹推进医学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涌现出一批重要医学科研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医学人才。

    截至2023年底,全区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53.64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2021年的32.45%增长到2023年的39.29%,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从2021年的7.64%增长到2023年的9.58%,进一步构筑起健康广西的坚实基石。

    387个基地培养优秀临床医师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10月18日晚,当记者拨通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林亚靖电话时,她刚完成交接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按规定,林亚靖在医学本科毕业后,须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3年。

    今年是林亚靖住培的第3个年头,医院为住院医师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开展临床指导,自习室24小时开放;临床技能中心每天开放,预约好就可以在模型上操作练习;开放免费的电子数据库,可随时查阅文献等。

    “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学习期间,我学习掌握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并学习各种临床技能、急救技能等,提升了临床综合能力。”林亚靖表示,住培经历让她快速成长、受益良多。

    在广西,像柳州市人民医院这样的住培基地还有很多。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全区共设置387个专业培训基地,覆盖32个专业。其中,有31家优质三级甲等医院被认定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7家优质二级及以上医院被认定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截至2023年底,经住培结业合格人员约2.5万人,其中在基层服务的约有4400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3.5人。

    下一步,广西还将扩大以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为主的住培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村医生能力提升覆盖面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启动实施好医生培养计划,推广优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着力提升医护人员岗位胜任力。

    职称改革引导专技人员回归本职

    职称晋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的卫生职称制度如何改革?

    2023年7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制定出台了《广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相关评审条件。《方案》明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卫生系列申报的必要条件。

    同时,《方案》提出,实行“菜单式”成果代表作制度,临床病案、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技术专利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要坚持以用为本,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本职、深耕专业,将临床工作数量作为“门槛”条件,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引入临床工作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等。

    柳州市工人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葛昕月是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后首批通过副高评审的医生之一。作为博士,她不再享受职称晋升缩短年限的政策,但另一方面,她认为新制度让医生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根据要求,从中级到副高职称的评审中,如以临床病案作为参评材料之一,申报职称者需要在近5年里每年提供一个病例,再加上一个疑难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这会促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重视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的收集及诊疗研究,从而促进医师的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葛昕月说。

    2023年,葛昕月在申报副高职称评审的材料中,提供了《超声造影在膀胱肿瘤诊断分级和分期中的应用》的病例。在日常工作中,她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国内外对该项技术研究还在初始阶段,而通过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膀胱癌肿瘤是否已侵犯膀胱壁肌层,或判断膀胱肿瘤的分型,为患者临床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在获得了医院医务科、伦理办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后,葛昕月及团队对该项技术开展了研究并成功发表SCI论文一篇。2024年,该项技术已在该院常规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回顾评审过程,新的职称制度让我感到既欣喜又有挑战。”综合其他评审条件,去年32岁的葛昕月顺利通过副高职称评审,成为一名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

    实现科技创新,离不开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十四五”期间,广西培养了135名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学科,建设了53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实验室,379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在广西零的突破。

    同时,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在地中海贫血、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等领域布局建设39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广西医学科学院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了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建设。

    “我们面向全球引进了48位全职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26人。”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瞿申红介绍,在此基础上,该院组建了干细胞与细胞治疗、代谢调控与靶向治疗、心血管病理生理学、肿瘤精准治疗4大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推动科研创新、学术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委将研究制定医学人才培养支持专项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广西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并适时启动临床创新团队遴选建设,进一步建强医学高层次人才主力军。(关海芳)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

    ./t19176167_ext.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