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230388号提案的答复
(桂文旅复字〔2023〕67号)
吕桂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秦汉古郡桂林郡遗址发掘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收悉,由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交由我厅主办,贵港市人民政府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高位推进提案办理工作。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388号提案的办理工作,亲自审定办理工作方案,并于9月25日对提案答复工作作出批示。我厅第一时间组织提案办理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及时向提案委员通报批示内容并充分沟通交流;按照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充实完善了下一步加强桂林郡遗址发掘保护和利用的措施,并对答复文稿内容进行提升完善,确保了提案办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实效性。
(二)提升桂林郡遗址保护级别。我厅以第八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工作为抓手,在贵港市罗泊湾1、2号汉墓和 2008年以来4次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相关人员指导贵港市文化广电和体育局及相关机构,开展桂林郡遗址调查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桂林郡遗址所在地仍存在争议),梳理档案资料,编制申报材料。在确定“桂林郡治”遗址无异议后,将推荐申报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扎实推进遗址保护工作。3月15日,我厅派出工作组赴贵港市,就人民路(团结泵站至解放路段)、解放路(建设路至人民路段)、桂林郡遗址公园停车场等项目与贵港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会商,确定先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进行考古勘探,进一步摸清地下城址走向及涉及范围,综合考虑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等因素,编制整体保护及展示方案。5—6月,我厅组织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人民路的团结泵站至解放路段、建设路至人民路段开展了考古勘探,面积8814.8平方米,其中西段城墙墙基发现厚度达4.8米的文化层,东段则发现叠压唐、宋、元各时期的文化堆积,地下遗迹分布范围进一步摸清。6月7日—10日,我厅组织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完成了城墙等文物本体的测绘记录工作,对文物基本信息进行了核对更新,为下一步科学实施文物保护工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为提高提案的答复质量,7月4日,我厅主动邀请提案委员参加实地调研和座谈会,通报提案办理情况,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再次与贵港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就人民路的团结泵站至解放路段、建设路至人民路段涉及桂林郡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问题进行会商。会议确定了由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单位联合贵港市中交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遗址保护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考虑和设计,重点解决因道路建设可能引发排水不畅,形成水害破坏遗址的问题;参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标准,对现有保护棚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满足保护和展示功能;对桂林郡遗址核心区域进行植草绿化,防止雨水冲刷对遗址文化堆积造成破坏。目前解放路东面草皮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遗址保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持续扩大遗址影响力。2019年,我厅联合贵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岭南首郡——桂林郡考古成果研究和遗址保护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刘庆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高崇文等30多名全国知名考古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在详细考察遗址考古现场和成果展示后,专家们对贵港市为秦代桂林郡和汉代郁林郡郡治的观点表示支持,同时就桂林郡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桂林郡考古遗址公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五)高标准谋划遗址活化利用。我厅将桂林郡遗址活化利用纳入广西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同时指导和支持贵港市将桂林郡遗址公园项目纳入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遗址活化利用提供坚强保障。今年以来,我厅先后2次就桂林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贵港市文化广电和体育局进行分析研究,对照国家及广西考古遗址公园创建要求和标准,同时结合贵港市实际,确定了“加强保护、精准管理、夯实基础、稳妥推进、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我厅鼓励和支持贵港市“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和吸纳成功范例好的经验做法;建立智库平台,定期邀请区内外专家开展跟踪式指导,为推进桂林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存在不足
(一)桂林郡遗址的脉络、范围和布局仍未完全弄清,其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步形成的价值和地位尚未得到全面揭示。
(二)桂林郡遗址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仍未充分挖掘,保护与发展之间仍存在矛盾。
(三)桂林郡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展示手段相对单一,暂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贵港市人民政府,系统性推进桂林郡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深入挖掘其政治、历史和文化价值,创新展示利用方式,充分释放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新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加强保护研究,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实证。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厘清遗址的发展脉络、城址范围和布局、重要建(构)筑物的形制结构等,重点研究、提炼和阐释其政治、历史和文化价值。加强文物本体保护、展示以及周边环境整治的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高标准编制项目计划书和技术方案,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不断改善桂林郡遗址的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
(二)坚持厅市协作,推动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成果。建立健全厅、市会商机制,充分利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增编扩员的有利时机,按照“属地管理、厅市共建”的原则,指导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贵港市博物馆建立合作机制。选派业务过硬、熟悉情况的骨干会同贵港市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开展田野调查、出土文物修复、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等工作,培养基层一线文物保护研究专业力量,形成一批考古研究成果,充分彰显桂林郡遗址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展示水平,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深入挖掘贵港市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潜力,指导贵港市博物馆建立完善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将桂林郡遗址出土已修复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纳入珍贵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计划,通过三维模型、二维高清图像数据采集等手段,实现文物基础信息数字化保存。支持贵港市博物馆学习借鉴区内外数字博物馆经典案例,充分运用三维图形图像等新技术新手段,建设数字化集中体验区,打造科普研学线上平台,全时空多维度展示桂林郡遗址及出土文物,不断增强社会各界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充分发挥桂林郡遗址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做好“活化”文章,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会同贵港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相关部门,合理运用桂林郡遗址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按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标准升级改造保护展示设施,建设好桂林郡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域。坚持文物保护与游览研学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保护展示、教育研学、休闲体验等区域。加快完善停车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接待水平,同时结合南江古码头、明代亚魁牌坊等资源,打造和延伸贵港文物主题游径,以点带面推动贵港文旅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