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热搜词: 政府工作报告 营商环境 学籍 社保 企业开办 身份证 桂惠贷 公积金 养老保险
|
|
EN
|
退出老年人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广西数据
  • 易达东盟
  • 美丽广西
  • 新媒体矩阵
  •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治区重要信息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
    ×

    广西烟火丨千年苗味辣椒骨

    来源: 广西日报 2025-02-17 08:02
    打印

    2月9日,破晓时分,微光悄然溜进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苗寨。银饰碰撞,那清脆声响,仿若山间清泉淌过石间,一下又一下,悠悠然唤醒了仍在沉睡中的村寨。

    身着绚丽节日盛装的各民族同胞,似春天里争奇斗艳的花朵,在村寨的空地汇聚。芦笙奏响,舞步蹁跹,那欢快的旋律,如同春日的暖阳,暖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一旁的游客们沉醉其中,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隆林,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热闹。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汉族“泡汤节”,岁岁年年,让这里的壮、汉、苗、彝、仡佬五族同欢,美食飘香,情谊在笑语中升温。

    抬眼望去,远山如墨,云雾似纱,袅袅炊烟从屋顶缓缓升起,温暖而宁静。

    厨房里,炉火正旺,热油在锅中欢腾,“噼啪”作响。55岁的苗族村民杨虎奶,手持铲子,搅动着热油,笑意盈盈:“客人来了不上辣椒骨,受怠慢的是客人;家里做的辣椒骨不好吃,害羞的是主人。这可是咱苗寨团圆饭的必备,开胃得很!”

    话音刚落,一盘辣椒骨滑入油锅,辣椒的热辣与骨料的醇厚瞬间交融,香气四溢,浓郁的香气在屋内萦绕,仿佛像一首热情的歌谣。

    辣椒骨,苗家的风味瑰宝,香气馥郁,口感鲜酥、辣而不燥,既能驱风寒,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苗族人亲切地称它为“埃敲”,壮、汉、彝、仡佬族同胞则直呼其为辣椒骨。

    关于“埃敲”的由来,隆林流传着许多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对苗族夫妇,日子清苦,只有过年杀年猪时,才能吃上肉。看着剩下的骨头,他们舍不得丢弃,便捣碎,加入辣椒、盐巴、酒等调料,放入坛中腌制。一个月后用来待客,竟收获满堂称赞。消息传开,苗家人纷纷效仿,过年腌辣椒骨,就此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2018年,隆林辣椒骨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作辣椒骨,是一场饱含仪式感的传承。杨虎奶自幼跟随长辈学习,经验十足:“春节前,选新鲜、无杂质的猪骨头,洗净血污,舂碎成颗粒,再与辣椒粉等调料拌匀,这样腌制才入味。”

    坛封日久香愈浓,辣椒骨出满屋香。辣椒与骨料在坛中沉睡,与时间对话,在岁月的滋养下,愈发鲜亮香醇。待月余启封,辣香裹挟着骨香扑鼻而来,成就这道人间美味。

    “小时候家里穷,很少吃肉,是妈妈做的辣椒骨,让我们常能闻到肉香。”杨虎奶的儿子回忆往昔,满是感慨。如今生活富足,但母亲依旧讲述着辣椒骨的故事,提醒着后辈,幸福要靠双手创造。

    辣椒骨,可煮、蒸、炖、炒,佐以蔬菜、豆腐等食材,更显风味之妙。它不仅是苗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更承载着苗族的文化与智慧。如今,它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隆林的特色产业。

    “隆林黑山羊、黑猪、黄牛,都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我们做辣椒骨提供了好食材。”杨虎奶的徒弟热情地向游客介绍。

    窗外,歌声、裙摆与火苗交织;屋内,一盘辣椒骨端上桌,火红的辣椒油裹着碎骨,点缀着翠绿葱花,在灯光下诱人夺目。杨虎奶给大家盛上辣椒骨,高声祝福:“新的一年,大家都要像辣椒骨一样,红红火火!”

    四季更迭,如今粮菜肉果丰盈,餐桌丰盛已成常态。但在隆林的每一处角落,辣椒骨从未缺席。它留在舌尖的,不只是味道,更是对家、对传统、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念。

    辣椒骨,这道用时光酝酿的美食,封存了味觉记忆,沉淀出岁月的美好,时刻提醒着人们,莫忘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珍宝。(凌聪 莫雅雯 黄仁雄)

    扫码看视频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

    ./t19593989_ext.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