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漠治沙 增绿又增收
今年6月17日是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由自治区林业局主办的2025年“6·17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广西现场宣传活动在柳州市举行。今年广西以“科学防治荒漠 建设壮美广西”为主题,动员群众参与土地石漠化和沙化防治,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广西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上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石漠化、沙化年度监测工作,自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石漠化、沙化图斑约1.43万个,采集特征点照片约2.8万张。根据2024年初步调查结果,全区石漠化、沙化土地较2021年第四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相比,面积减少4%以上,呈现出林草面积质量“双提升”、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的良好态势,岩溶地区、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广西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治理原则,对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实施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的治理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对石山林木的采伐利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破坏石山植被行为,促进石山植被顺向演替。以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为依托,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主要抓手,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45.2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31%。
广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石漠化+珍贵树种”“石漠化+草”等多种“石漠化+”产业路径。平果市创新发展以火龙果种植为主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特色生态产业,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7亿元,总结模式经验在西南60多个县辐射推广。(王艳群 李腾辉 张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