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丨加快农业强区建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智宇
“新年伊始,广西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干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的强烈信号,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深受触动、倍感鼓舞,感到加快广西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实了、思路更清了、信心更足了。”2月14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智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介绍,广西是全国农业大省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区GDP总量的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接近20%。三农稳则全局稳。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以及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担当、克难攻坚,有力巩固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快进的势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排全国第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排全国第6;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粮食播种面积4262.7万亩,总产量280.76亿斤,时隔7年重新迈上280亿斤大关,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量“三增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8%,有力稳住了三农基本盘,为全区持续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谈及今年全区三农工作,黄智宇表示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的“压舱石”,将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鲜明导向,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区建设,力争实现全年一产增长4.5%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从五方面发力。
守牢底线任务,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实施绿色高产高效、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推动粮油大面积提升单产,确保粮食产量282亿斤以上。升级广西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平台,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提质量,加强重点区域帮扶,落实好“提级帮扶”措施,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产业强镇,大力培育“桂字号”农业品牌,做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快培育粮油、糖料蔗、蔬菜、水果、畜禽、渔业、茶叶、蚕桑等千亿级农业支柱产业,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等庭院经济,将小庭院融入大市场。
强化科技赋能,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培育壮大农垦集团等一批重点农业科技企业。强化种业创新攻关,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大力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抗逆抗病宜机收糖料蔗等新品种。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研发适宜广西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的农机装备,增强农业科技体系整体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强化文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并向RCEP、“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深化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优良品种示范推广等对外交流合作,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推进减贫合作和外资利用,助力“桂字号”农产品出海,进一步提升广西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莫迪)